2017-2018年度考研初试刚刚落下帷幕。无论是信心满满还是略有遗憾,大家都可以放下紧张情绪,放松一下享受新年了。对于博雅艺术学堂同学们所报考的艺术专硕而言,我们将四所名校的专业一艺术基础(原理)真题进行了统筹梳理。今年的变化是有的,而不变的是每所学校贯之的风格特质。还是那句话,其实一切没那么复杂。
总体而言:
北京大学——以美学坐标拓展艺术视界
北京师大——涵盖艺术基础多层级领域
传媒大学——从大众传媒关照艺术当下
电影学院——挖掘艺术理论与史论深度
一、变化的形式与不变的特质
可以说,今年四所学校的考试形式都略有变化:北京大学拓展了专业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加入了主观认知,中国传媒大学更加强调综合知识的触类旁通,北京电影学院则在史论与理论的深度上有所加强。然而,每个学校所具有的特质还是十分明显,简言之:北京大学注重艺术思想与艺术批评,北师大注重基础概念的全面性,中国传媒注重大众传媒意识,电影学院注重影视本体理论。因此,我们在面对同类型的问题,针对不同学校的考生,也应有区别性处理,比如以下四道论述题:1.如何理解艺术标准的多元化。(北京大学)2.结合实例谈谈艺术是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结合。(北京师范大学)3.从定义、创作者、创作过程、功能等方面对民间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传媒大学)4.何为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的理论来源和发展背景是什么。(电影学院)这四道题都属于艺术理论(原理)中较基础的题型,然而在答题中,在基本理论、史论观点外的拓展方向上,按上文所述不同学校需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课堂有所涉及,在此不多赘述。
二、聚焦的现实与贯通的历史
作为专业硕士的考试,理论联系实际是必然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大家对当下文化热点、现象级艺术事件等案例的掌握,今年四所学校中都涉及了此种类型题目。同时,一个新的特色是,除北京师范大学外,另三所学校都对艺术史论有了深层次的涉及,这使得整体考试难度略高于去年。如此,明年的考生对艺术史的通透了解也是趋势所需。今年考题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1.如何看待中国电视节目原创力的匮乏,分析根源和对策。(北京大学)2.简要分析艺术的人民性。(传媒大学)3.结合实例谈谈时尚与消费艺术。(电影学院)等等。涉及艺术史论层面的有:1.分析中国宋代写实绘画风格和西方油画写实的差异和区别。(北京大学)2.“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请结合艺术发展史分析。(传媒大学)3.柏拉图的“理念”论;何为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的理论来源和发展背景是什么。(电影学院)等等。
三、传承的价值与创新的意识
这第三句话实际来源于各学校专业二试题中所呈现的一种现象。专业二多与本专业或艺术创意、艺术实践相关,在今年试题中我们大量见到了关于新媒体、人工智能、VR技术、网剧等关于新文艺形态的表述,同时还涉及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材料。我们在训练中许多作为专业一考察的题型今年放置于专业二来考,从考试层面实际上打通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边界。其实这种考察方式更注重能力本身,摆脱死记硬背而强调从理解到实用的拓展,对于考研选拔来说是一种好的趋势。今年在此先略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