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期间,全国演出市场持续火热,各类演出场馆排满了演出项目,开票即秒光。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监测数据,截至6月30日,全国各主要票务平台一共销售了8000多个暑期演出项目,总计有3.7万场演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和旅游景区的演艺节目成为暑期文旅消费的热门选出和剧目的提升也为演出市场注入了活力。优质节目如舞剧《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和《咏春》等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观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更注重与演出的互动感、场景感和代入感,他们愿意身临其境,感受现场音乐、舞美和灯光的魅力。此外,结伴观看演出也成为年轻人的一项社交活动。
6月13日至9月17日,2023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将再度启幕,承续“巨有戏”主题,历时97天,来自十多个院团的16台71场演出将接续登台。从《基督山伯爵》开始至闭幕大戏国家大剧院制作莎士比亚话剧《暴风雨》,本届戏剧季里汇集了众多改编自文学经典的戏剧佳作。7月21日至23日,北京央华制作话剧《雷雨》将为观众带来这部常演常新的曹禺经典;8月9日至13日,荣获2012年话剧金狮奖、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大奖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作品《四世同堂》也将回归舞台。
9月9日至17日,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将携手董汶亮等一众优秀演员,出演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莎士比亚话剧《暴风雨》。此外,本届国际戏剧季中还特别策划了一系列京剧演出,8月5日至6日,京剧演员王珮瑜的《捉放曹》(行路·宿店)、《汾河湾》撷采众长,传承流派经典;8月31日至9月2日,史依弘再度演出经典剧目《锁麟囊》。
国内首部以音乐剧形式呈现苏轼波澜壮阔人生的舞台剧《苏东坡》,以他的艺术作品为素材,展现了乌台诗案前、黄州时期、集大成者时期三个阶段的故事。创作了18首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包括《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春景》等,重新谱曲了苏东坡的名篇。
该剧以流行音乐的方式打开宋词,呈现了北宋时期的审美要素,奉献了一场中国文化的演出。从音乐人的视角切入,整体展现了强音乐风格和现场感的舞美灯光,通过音乐、字幕、舞美设计等方式丰富衔接,创新观众的视听感受。剧中融合了民乐和西洋乐,用当代人的审美去诠释苏东坡。
上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正式公布获奖名单,掀起一阵文学热。回顾往届获奖作品,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在当今文坛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小说到话剧,《白鹿原》延续了原有的故事主线,以黄土高原上白、鹿两个宗族势力的变迁,展现了中国社会饱经风霜的历史图景,描绘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关于舞台表演的呈现方式,不同于其它话剧或戏曲中一般的起、承、转、合,一幕急、一幕缓,话剧《白鹿原》将多个戏剧性环节集中到一起,再依次排布,没有围绕单个矛盾,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勾连人物间的冲突,体现剧中广阔的社会图景。《白鹿原》静观美感震撼,随剧情推进随时移动,远近高低随意组合,横陈竖置都是场景,一动就换景成就了移动幻景,为舞台营造了梦幻多变的情景,也为剧情变换争取了最多的时间。
今年夏天,和不断攀升的温度一样火热的,是人们对演唱会的期待与热情。调闹钟抢票和抢不到票,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日常。周杰伦7场演唱会14万张门票一秒售空;五月天6场近30万张门票在网上平台,5秒售罄。类似的火爆现象并不止于国内,后疫情时代,全球的演唱会迅速复苏。以新加坡为例,酷玩乐队(Coldplay)在该国接连巡演6场,每场门票均告售罄。
演唱会接连爆火的背后,并非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就可以简单概括的。诚然,作为大规模线下活动,演唱会的举办受疫情影响很大,在疫情与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豪掷千金的冲动消费,或许是支撑演唱会行业重启的一大推动力。但在各国已经均走出了疫情、大型文化活动恢复如初的背景下,各路大牌的演唱会基本都是场场售罄,这背后与各国/各地的支持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