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一下热点,这是我们从未做过的事。
因为我们这的博士哥没啥媒体意识(我们内部共识)。所以这篇稿子,其实是在一位做媒体的学生“怂恿”下,他和刘美含交流后才拟发的。=
我们用一种内部采访的形式,把我(小北)和他(绰号“糊涂博士”)对话聊的东西表达出来,希望通过美含的故事,向更多准备艺术考研的同学们说些我们想说的话。
采访1:
甜子:现在有些咨询的小伙伴开篇就问“刘美含是在你们这报名的么,如何证明呢”?您想怎么回答。
糊涂博士:当然,这没什么好说的,没有“证据”。但我觉得这事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一个在事业上有追求的人,还能向往学业,还能激发更多人去尝试挑战自己人生的高度,这是好事,很好的事。我跟美含私下聊的时候说她这轮热搜快要“激活”一个行业了,她也说看到有网友称她为“内娱真实劝学第一人”,当然这都是玩笑话,但确实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我们应积极地看待它。
采访2:
甜子:也有小伙伴问:这里只针对北大辅导么?刘美含为何选择考北大?
糊涂博士:首先肯定的是:完全不是针对北大,我们做这事的初衷是想帮助更多的艺术人,现实和结果也是如此。美含选择北大,因为是我们曾经帮助考上的一位朋友推荐来的,但更主要我觉得是她自己的一种追求,最高学府、人文精神、综合素养,这些关键词是很多人心中梦想的东西,敢于去争取的都是勇士。考研、尤其在职考研是个孤勇者的游戏。
PS小广告:我们这里考上的还有北师大、艺术研究院、中传、北电、上戏、浙传等诸多院校,我们原创的“艺术思维”“艺术考研解题方法论”适合大多数考艺术原理、艺术基础的院校。
采访3:
甜子 :刘美含为何这次考试失利了,从她的经历上能给正准备考研的同学什么启示?
糊涂博士:每个考研结果的成败,都是自己和帮助他的人们“合作”的结果。我常说:考上的过程大同小异,考不上的各有各的故事。美含的故事有其特殊性,总结一个字就是“忙”,她从面试后就开始“流浪剧组”,到考前一个月更是抓不到人。在这种情况下,能考出这个分很不错了,还是很自律的,不能说失利。但是需要反思,包括我们,如果当时再多逼她一下,或许就成了。我很希望明年有人再问我个问题“刘美含为何考研成功”(是否还考尚未知)。
如果说启示,我特别想说的是其实美含提供了一个正面的经验,她有一个值得大多数考研人学习的东西:好心态。我不是因为她是明星才这样说,这是事实。你也看到了,我们今年考某校状元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有一段都快崩溃了,现场大哭。其实我们每年都会做很多心理疏导,甚至基本都能知道哪几个月大家会出现什么心理问题。不自信、顾虑重重、思前想后、左右摇摆、甚至焦虑抑郁…,很多人都会经历这些过程。那么她这一路所表现的坚持、乐观,即使面对挫败并公之于众后的开放、坦然,不值得学习么?而且还是在被聚光灯放大的环境下。这么多年我们陪伴来考研的同学,很了解其实以学术追求为目的是少数,大部分是为了事业、生活等其它层面。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一批艺术从业者很焦虑,面对压力的状态、舍得的选择,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十分珍贵,这也是美含和我们的共识。
PS:刘美含与“糊涂博士”聊天记录中的真实留言:“我也没想到,结果我没考上…却因此缓解了一群人的焦虑…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采访4:
甜子:那您觉得消消乐和考研成败有什么联系?
糊涂博士:消消乐是什么?
甜子(无语中):……下一个问题吧。(我其实是根据刘美含的一篇采访,想问考研期间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采访5:
甜子:您刚才提到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也发现今年艺术考研的国家线涨得很高、考研人剧增,这其中有什么联系么?想给考研人的建议是什么?
糊涂博士:这是我很想聊的一个话题。为什么艺术考研人突然增多?因为竞争大、就业难啊。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我把它解释为长期以来“艺考(高考)热的后遗症”。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全国参加艺考的人占到总高考人数十分之一多了,这是什么概念?当一批批艺术生大学毕业时市场上没有那么多好岗位等着他们。所以我看到很多优秀的艺术类学生们只能转行、降维就业,乃至通过考研、留学把压力再往后拖几年。所以开始那个问题我说我们希望帮助更多的人真不是多么自封高尚,是真实所想。现在我们这里的学生再考上多少北大师大我并没多么兴奋,反而有过让那些学校排名不高、地处偏远的学生圆梦名校,我特别自豪。这种感觉就像十几年前我还短暂地教过艺术高考,那时曾让很偏远的村里的孩子通过降50多分上大学,他们那么高兴啊,第二年再去时送我的礼物是他自己种的煮熟的玉米,那种味道至今难忘。后来艺考变“热”了,什么人都“适合”了,我也就不想做了。现在面对艺术考研也是同样,有同事在运营这事需要成本,但我也特别想有一天,能将每人花很多钱、不多的人来,变成每人花很少钱、很多人能听到获益,那时即使某天做不下去了,也知足。
可能有点说跑了。如果说有什么建议,不同专业方向有差异没法统一回答。但特别想跟准备艺术考研的同学们说一个道理是:所谓考研,就是你用研究生的标准衡量自己的答题、说话和专业技能。这个标准和本科是不一样的,你们考的大多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需要学术理论,“专业”讲究实践,说直接些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你的解题和表达是否有学理支撑、现实关照乃至前瞻探索,不是停留在本科思维的宽泛层面,并且千万别读了很多书不会答题。这里面也有一些方法,比如刚才谈的艺术考研这事:“艺术考研趋热”是一个问题点,它定有其背景原因、以及原因的原因,我把这叫“追根溯源”法;它也不止是艺术的问题,会与社会、产业、媒介都有连带性逻辑,我称为“场域建构”法……
PS:讲到这些时,糊涂博士又开始“好为人师”起来。不过,“艺术考研解题方法论”确实是其原创的东西,我们曾尝试把同一道题用十来种方法作答,适应不同专业和学校。他也很想有机会把这套系统录出来,但是和美含一样,忙……
采访6:
甜子:最后一个问题,艺术考研有门槛么?什么样的同学适合艺术考研。
糊涂博士:当然有,但我理解的门槛可能和大家不同,是时间的坎儿,心理的坎儿、思维的坎儿,而不是背景、经验、基础等,这些在你备考的半年至一年内都可以解决。更不是“关系”“内部消息”等,我们从不建议非要提前认识导师(很少数学校除外),即使你认识了99%的概率他也不能向你透露考题。但假若你发表过核刊,早早地认识他或是面试考场上告诉他的结果是一样的。
艺术考研只不过是一场游戏,智慧的游戏、心理的游戏。艺术的考试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希望大家勇敢地做出选择,并一定学会适应它的游戏规则。
还要学习刘美含的积极阳光,考研不是天大的事儿,但也别太忙没空理它。按部就班、顺其自然,好的结果会水到渠成。